深圳东方红组织“卫星新智造,赋能新基建” 行业深度对话

2021-02-20 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2020年11月13日下午,以“卫星新智造,赋能新基建”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深圳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成功举行。

论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协会和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参会嘉宾200余人,汇聚了几十家体制内外航天企业代表以及大湾区航天产业相关企业代表。

会上,各位嘉宾围绕主题从不同角度,对新基建背景下的低轨卫星网络建设、卫星的规模化生产以及配套的供应链体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未来的商业卫星,需要智能化生产

银河航天(北京)制造中心副总经理金历群表示,建设低轨卫星互联网需要大规模化生产卫星,但卫星的生产制造不是简单的机械化建房子,而是要形成柔性生产流程。可以利用先进的社会化制造资源、商业手段打造卫星制造生态圈,建设低成本量产生产线。

九天微星副总裁李源介绍,发展卫星互联网已被列入“新基建”范畴,预计卫星终端销售和卫星应用服务拓展将在2025年迎来应用爆发期。九天目前正在建设卫星制造产线,将改变传统的卫星制造模式,以“单机芯片化、硬件软件化、生产批量化、整星智能化”的思路生产卫星,以工业化的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服务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的建设需求。

深圳东方红高级副总经理薛力军表示,我国卫星发射已从以前每年的几颗发展到了几十颗,以前卫星质量的一致性主要靠人,但当将来发展到千、万颗阶段时,再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法已不太可能,需要依靠具备成本、效率、质量优势的卫星生产线来解决,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薛总认为,卫星产量与别的常见工业品相比体量小,因此目前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不是核心,关键是要摆脱人的疏漏,在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上下功夫,同时综合考虑产线的柔性程度、自动化率、通用化和成本等因素,实现卫星的智造。

现场播放的一则宣传片显示,两个机器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协作分工,从安装卫星单机,到结构板的装配,再到辅助工装的拆除,都做得精细无比。


(二)卫星产线建设思考

身在风口,却不能等风来,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商业航天需要自我突破。

经过深度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商业航天未来充满可能性,低轨卫星的规模化、智能化生产是必然趋势。但卫星的批产不是简单的引入工业化、自动化设备,生产效能的提升必须从面向批量化生产的设计开始。而在目前的设计阶段,相比于成本和效率,质量的一致性是排在首位的要素,卫星的生产如何由人工转型为自动化,自动化的程度是多少?这些都需要慢慢摸索,智能制造和运营的坑还得耐心的去踩。



上一篇:嘿嘿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宇航业务:+86-0755-26727118-310

卫星运管服务:+86-0755-26727118-392

卫星数据服务:+86-0755-26727118-430

卫星制造业务:+86-0755-26727118-515

检测中心业务: +86-0755-26727118-539

综合电子业务: +86-0755-26727118-466

航天科普业务:+86-0755-26727118-317/301

ADD: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南九道61号卫星大厦

E-MAIL:market@szhtdfh.com

扫一扫关注微信

  • 深圳东方红公众号

  • 千星视界公众号

  • 千星视界小程序